“构建新时代中国人权话语体系”理论研讨会
议题三
新时代中国人权话语权与国际人权治理
主持人:张永和
西南政法大学人权研究院执行院长、教授
下午 16:05-17:45
发言人及题目(每人6分钟,12位代表发言)
汪习根 武汉大学人权研究院执行院长、教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话语权的构成要素
陈佑武 广州大学人权研究院副院长、教授
提升中国人权话语权的国际影响力
黎尔平 昆明理工大学人权研究中心主任、管理与经济学院教授
说理与说教——中西方人权话语权辨析
何志鹏 吉林大学人权教育与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教授
发展权导向的动态分析
柳华文 中国社会科学院人权研究中心执行主任、研究员
中国与全球人权治理
汪进元 东南大学法学院教授
协商民主与国际人权合作的协同发展
赵建文 中国社科院国际法所国际人权法教研室主任、研究员
中国在联合国的人权话语权的回顾与展望
陆志安 复旦大学人权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副教授
加强人权议题设置、提升人权话语权
孙平华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
全球治理中的中国人权话语
张思思 外交部国际司三秘
中国人权话语权与国际人权治理
王秀梅 西北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教授
中国在工商业与人权领域的发展及话语权
李春林 福州大学法学院教授
发展权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的功能定位
评议人:(8分钟)
周 伟 四川大学人权法律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自由讨论(10分钟)
17:45-18:00
总结致辞
毛俊响 中南大学人权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法学院副院长、教授
发言内容一览
主持人
(国新网 赵一帆 摄)
代表发言
(国新网 赵一帆 摄)
人权话语体系的构成要素要点问题。一是人权渊源上的话语。谈人权国情论,和西方的区别及可能的共识在哪里?二是人权主体上的话语。人民主体思想和西方卢梭的主权在民的话语有何区别?有何创新之处?三是人权客体上的话语。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等五位一体建设的政治战略,为人权课题的经济基础奠定基础,如何跟权利结合起来?四是人权形态上的话语。构建以生存权和发展权为核心的人权体系,发展与发展权的关系是最核心问题之一,尚待研究。五是人权道路上的话语。中国与西方不同,采用整体主义的推进思路,而非单个的发散式维权思路,坚持党的领导,社会主义性质,自上而下国家治理和自下而上的社会治理相结合。六是人权价值上的话语。中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人类共同价值、和平、发展、公平、正义、自由、民主,如何对接协调和在自身内部协调统一,跟西方是否有交集以及连接点何在?七是人权文化上的话语。强调多元文化共处,多宗教、多族群、多样态的文化共存。如何形成中国人权文化自信?八是人权实现上的话语。人权司法救济与人权超前保障并重,并以事先确认、保护为主,展现了中国人权实践的成功奥秘。
要提升中国人权话语权,首先要了解西方人权话语权的内容,必须要研究西方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与西方人权话语构建及其影响力的形成是什么关系。二是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人权话语权的历史发展是怎么回事?主要内容是什么?问题是什么?只有将中西方现存的人权话语形成一个对比,才能够找措施、找方法。对策:创新和发展中国特色的人权话语体系,在这个基础上提升中国话语权国际影响力的体制机制。人类命运共同体,可从四个方面推进,归结为四个融入:一是人类命运共同体融入到人权话语构建与人权理论体系的构建当中,可以多学科。二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融入到人权教育当中。三是人类命运共同体融入到人权主流化的国际意识当中。四是人类命运共同体融入到全球人权治理体系当中。
从亚洲价值观得出几点经验借鉴。第一,要从英文开始讲人权,利用英文讲人权。首先要用英文讲人权,然后用中国话、本土语言讲人权,这需要一个过程。第二,在人权领域,一个话语权的出现,需要多方合作。我们在构建人权话语权时,对周边国家关注不够。第三,中国在人权保障上取得巨大成就,可以此作为中国人权话语权的硬实力。话语权首先有个方法,有个框架体系,但是实力很重要。中国话语权的构建和兴起可以分为:倡议并践行生存权发展权;与发展中国家合作,共促共享发展权;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与全球人权治理三个阶段。在新一届政府领导下,中国人权话语正在向全球扩展。
中国人权的话语应当怎么表达?怎么构建?两个概念。第一个概念是毛泽东同志提出的“掺沙子”。无论是国际法话语,还是人权话语,主流话语还是西方话语。如果想说服包括西方人在内的公众,就应当首先认识并熟练应用西方话语,并且认识到其中含有很多代表人类的共同追求。然后,在承认这种共同追求的同时,掺入我们自己认为正确的东西。第二个概念是邓小平同志的方法,顺承以前的话语体系,但是在顺承的过程中适当拐弯。我们在塑造中国人权话语权的过程中,想让权利的话语能够打动人,让人信服,必须塑造一个让我们自己内心能接受,同时主流话语的人也能接受的东西,那就是在理论构建的时候,不要急转,要慢转,要在承袭的基础上批判、反思,慢慢发展。
中国在推动全球人权活动方面,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张。关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讲四点:第一,中国正在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但是进行时,不是完成时。第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政策上已写入党的十九大报告,有非常高的地位;在法律上进了宪法,有根本法的地位。但是在国际法上写进了人权理事会、安理会的决议,在国际法上属于国际法的辅助性渊源,只有建议和倡导的性质,具有一定的法律效力,但不是法律约束力。第三,我们反对西方说人权话语霸权,但是我们维护支持联合国的人权标准,中国是既有体系的贡献者和维护者。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贡献,不是颠覆性的。第四,我们要研究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样的目标、理念和原则如何落地,如何在我们具体的问题和工作当中来体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张。
构建中国人权话语体系,目前国际人权法学者的一些文章和著作关于理论问题主要集中在现实主义、自由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人权合作观等等。自由主义、现实主义的人权合作归根到底是西方国家的霸权主义理论,或者是西方价值观,更多倡导的是普世价值,忽视了普世价值在各个国家实现的体制制度、方式上的差异。从协商民主自身的机制上看,协商民主强调地位平等,可以说是一种动态的、经常性的民主形式。和传统的自由民主比较,协商民主更强调能够减少或者杜绝话语霸权,也能减少沦为匿名观众,可以通过动态的方式促进协商民主。我们在中国研究人权话语体系的时候,要充分反映和借鉴协商民主理论。
构建新时代的人权话语体系,我们过去有哪些人权话语?这些人权话语放在一块有没有体系?如果过去这些话语放在一块有体系,那么现在就在这个体系上往前进。在多边场合发出人权声音,49年以后,72年之前,这个时期以中华民族的名义在联合国讲了不少有关人权的话,因为有文化联系,或多或少也有承认的理由。宪章制定阶段,中国政府提交了书面建议,主张人权保护、种族平等写进联合国宪章。宪章制定或联合国筹建过程中,我们就有人权话语,宪章中的大部分人权条款,是中国的人权主张,是中国首先提出来的。总结三点经验,第一点是我们主张的东西,中国特色越多,在国际上话语权越少,要把握好度。第二点是经验,我们的主张得到大中小国家的同意。第三点,不是靠说了算,而是靠说得对。
人权话语权的构建或加强需要一个过程,可以通过人权议题的设置来逐渐加强人权话语权。从效果角度来讲,人权话语体系就是通过你的传播表达你的理论探讨,实际上是让他人能够接受或认同你的主张,最后能够影响别人,达到目的。从人权发展来讲,人权话语权实际上最主要掌握在精英手上。从竞争性的话语权中胜出需要很长时间,需要下很大力气,需要精心组织、调控议题设置,一步一步的推进。人权是关于人的权利,应该放在人的生活、人的关系里面去理解。人权话语权的构建,要有一二三:一是一定要有标准,要有一个目标,大家各方面在做什么,标准要统一。二是互联互通,所谓互联互通,即内外互联互通,上下互联互通,左右互联互通。三是在三个方面相洽:人权主张、人权事实、对事实的解读三个方面要相洽,增强说服力。
贯通古今、融合中西,并以理论联系实践的路径来建构中国人权话语体系。从内容来看,中国人权话语的内容十分丰富,一是传统文化中体现了人权的重要因素,儒家思想成为国际道德共识的重要基础。二是中国为建构国际人权保护体系做出了历史贡献,值得回顾。三是现实中我国人权保护制度的建设做出令时代瞩目的成就。构建人权话语体系的方法和路径,分为五个方面:一是从性质上来说,中国人权话语的建构是一个跨学科研究,涉及历史、哲学、法律、政治、经济、社会、文化、逻辑、语言等多个领域;二是从内容上来看,中国人权话语体系是一个复合多元的关系学研究,涉及很多内容;三是从研究方法上来看,中国人权话语体系的构建既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研究,也是定性、定量结合的研究;四是从研究结果来看,是永无终结的动态发展过程。五是利用英语表达中国人权。
人权外交是总体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十八大以来,在习总书记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思想的指导下,中国人权合作的成绩非常显著,提升了中国在国际人权领域的话语权和议程设置权。首先是参与国际人权治理有很大突破。中宣部、人权研究会主办的北京人权论坛、南南人权论坛提出中国人权主张,为中国全面参与国际人权治理提供了非常好的平台。二是捍卫国家主权有新作为,多次挫败部分国家干涉中国内政的阴谋。三是履行国际义务有新成果。近年,完成了各个国际公约履约审议,树立了重视合作、诚信履约的大国形象。四是开展对外人权交流有新举措。最后是提升人权话语权有新进展。以《国家人权行动计划》和人权白皮书为抓手,对外提供累计四千多亿的人民币援助等各种途径,支持国际和平与发展事业,更是对全球人权事业的促进。
话语首先是一种沟通,在某种时候可能是一种霸权。西方的人权话语基本上是一个事实,我们可以另起炉灶的成分并不是特别大。我们利用既有的话语去解决问题,去“掺沙子”加上自己的东西,应该是比较可取的路径。工商与人权这个问题进入中国,是外来压力推动的,主要是在国际贸易过程当中面临订单压力,要求企业进行社会责任验厂。订单压力之下,外部推动之下,中国企业界已经掌握了一种人权话语,其中行业协会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此外,政府推动也是其中的一个主要力量或重要路径。中国政府参与制定了ISO26000,在SDE发布以后,中国制订了国别方案,是全球第一个制定可持续发展国别方案的国家,外交部也发布了关于可持续发展议程的中方立场文件。对企业社会责任可以从人权外交、“一带一路”角度去研究,实际上中国企业走出去,树立负责任的企业形象,本身就是一种公共外交。
话语体系的构建,不仅是一个比拼能力、实力,更是比拼智力和智慧的过程。人权话语体系的构建要以创造性为中心,创造性的继承现有的话语体系,创造性的批判,创造性的改变,创造性的发展,理论、知识等方面的创造,都要以创造性为中心。人类命运共同体写入联合国人权理事会决议,写入中国宪法,国际法从西方文明的中转站演变为东方文明的中转站,以改变中国等国在文明输出方面的“文明赤字”。发展权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有几个方面功能:架桥的功能,推动国际法转型的功能,促进国际合作转型升级的功能,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从观念性公共产品生化成制度性公共产品的功能。
评议
(国新网 赵一帆 摄)
三个体会:第一,本组发言新出彩,与上两场比较,有一些新的材料,新的思路,新的观点。尤其是新材料,记忆很深刻的是中国是在早期时候,在联合国宪政时候就是最有话语权,人权国际保护进宪章、种族平等和殖民地独立三大贡献,超过美英法苏,过去没接触到。第二,谈到中国人权话语权的时候,对新体系构建大家谈了各种建议和想法,当然有的用的词语还需要讨论,表明学者人权语言也在努力适应人权发展和国际人权话语的宪政需要。第三,参与国际人权治理,提出了新观点,新时代要争取引导国际人权话语体系。
总结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