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22日,国家人权教育与培训基地——中南大学人权研究中心在法学院210会议室成功举办了第二期“后湖人权青年学术论坛”。本期论坛由中南大学法学院讲师郭壬癸与中南大学法学院讲师范晓宇主讲,分别就“权利人保守商业秘密要求的法律性质与规则展开——以《反不正当竞争法》第9条第1款第3项为中心”与“供应链人权尽责下的民事责任机制:制度演进与反思”两个主题进行报告,中南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王健担任主持人,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责任编辑陈晓光、湖南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刘辉、长沙理工大学法学院副教授陈骞、中南大学法学院副教授邓婷婷、湖南大学法学院助理教授黄丽萍、中南大学法学院讲师王雨亭应邀与谈。中南大学人权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毛俊响出席本期论坛,中心多位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参加了本次论坛。


论坛伊始,中心主任毛俊响教授对本次论坛的参与者表示热烈欢迎与感谢,赞扬论坛以青年学者学术研究为核心展开交流的形式,倡导青年学者以严谨为底色,借批判性交流彼此砥砺前行,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构建常态化且行之有效的学术交流机制。

「主题报告一」
在主题汇报环节,郭壬癸老师以《反不正当竞争法》第9条第1款第3项为中心,深入探讨权利人保守商业秘密要求的法律性质及相关规则。通过对既有观点的反思与分析,指出权利人保守商业秘密要求的法律性质与保密义务说与保密措施说均不能完全契合,应将其认定为单方法律行为。同时分析了权利人保守商业秘密要求与保密义务之间的逻辑关系,并从权利人范围、要求的形式与内容、成立要件、法律效力以及违反要求的法律后果等方面展开了系统性规则构建,旨在为商业秘密保护提供更具针对性与可操作性的法律指引,以更好地平衡权利人利益与相对人权益。

「与谈交流」
在与谈环节,长沙理工大学法学院副教授陈骞主要从论文内容的充实性与案例的相关性进行点评,指出文章内容应进一步丰富并加强案例讨论的深度与广度,充分发挥案例对理论观点的支撑作用。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责任编辑陈晓光从编辑的角度就论文的形式与内容两方面提出诸多建议,在形式方面,可以精简文章篇幅,减轻读者的阅读负担,提高信息传递的效率;在内容方面,一是要突出问题点,二是要拓宽论证范围,三是更新文章引用的观点,以防观点过时之虞。湖南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刘辉则着重从文章的论证逻辑出发,指出文章整体论证内容应进行精简和集中,围绕文章的核心思路展开论述。

「主题报告二」
在主题汇报环节,范晓宇老师提到法国及欧盟在供应链人权尽责立法新设民事责任机制,赋予受害人直接向尽责主体主张民事赔偿的权利,突破了传统人权救济诉讼的相对性。但目前,立法文本及相关司法实践均彰显出现实障碍。人权尽责义务履行标准模糊、尽责范围过于宽泛、举证责任不明等,导致机制脱离企业实际,可操作性不足。问题的本质在于立法未能妥善平衡创新与规范、人权与发展权、域外效力与南北差异等多重价值冲突。鉴于目前供应链人权尽责立法仍处于“软法硬化”和“私人执法”的初步探索期,当前,欧盟最新立法修订提案表明民事责任机制的存废仍存在争议。未来应增强立法的价值平衡,发挥立法的鼓励性而非惩罚性,引导企业以符合UNGPs精神的方式开展有意义的人权尽责实践。

「与谈交流」
在与谈环节中,中南大学法学院副教授邓婷婷从文章的整体框架着眼,指出文章的内容与标题所聚焦的重点存在偏离,在论述过程中研究对象的转换也较为频繁。湖南大学法学院助理教授黄丽萍对文章的论证深度与结论的确定性进行了分析,并建议梳理实践困境、法理省思与优化路径三个层次的关系。中南大学法学院讲师王雨亭则从论文细节出发,针对内容的摆放位置、整体结构的优化以及其他细微之处提出建议。

论坛最后,王健副教授向本次论坛参与者再次表示衷心感谢。他谈到学术研究如同登山,需要秉持初心,持续耕作,不断攀登。他期待在今后的学术探索中青年学者能积极交流、大胆质疑,在思维的碰撞中激发出璀璨夺目的思想火花,共同推动人权学术研究不断迈向新的高度 。至此,第二期“后湖青年学术论坛”圆满结束。

未来,“后湖青年学术论坛”将持续深耕学术交流领域,充分发挥桥梁与纽带作用,促进青年学者学术研究成果与实践经验的深度对话与交融,搭建起具有思辨性与多元性的青年学术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