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权研究中心成功承办“2024·中欧人权研讨会”

作者: 时间:2024-10-26 点击数:

10月22日,“2024·中欧人权研讨会”在德国柏林举行。来自中国、德国、英国、法国、意大利、瑞士、瑞典、西班牙、葡萄牙、爱尔兰、罗马尼亚、克罗地亚、捷克、土耳其、美国、南非16个国家的60余名人权领域专家学者聚焦“新兴权利保障:中国与欧洲的视角”主题开展讨论。

本次会议由中国人权研究会和中南大学共同主办,中南大学人权研究中心、德国中国文化基金会承办,德国明斯特大学、国际哲学学会合作举办。中南大学党委副书记、人权研究中心主任蒋建湘教授率团参加会议。

中国人权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政法大学校长马怀德在开幕式上发表致辞,他强调,中欧应以开放包容、公平公正为基础,探索提出符合中欧双方需求的新兴权利治理原则,共同为全球新兴权利保障提出创新解决方案。

中心主任蒋建湘教授在开幕式发表致辞,他指出,新兴权利概念及其保护实践的多样性,是国际社会文化多样性的具体体现。尽管中国和欧洲各国具体国情不同、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人权理念和实践也不同,但是人权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和追求,保护新兴权利也是当前中欧共同关注的热点话题。他强调,深化中欧人权机构和学者间合作交流,能够为新兴权利的理论研究与保障实践注入新智慧。

与会专家学者围绕经济平等与社会权利、数字技术与人权、气候变化与人权、体育与人权、社交媒体与人权、和平权、人工智能与教育等议题进行讨论,取得了多项共识。与会代表认为,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当代科技发展强化了人权保障的普惠性、平等性,也引发了人的主体性危机、数字鸿沟、环境恶化等社会问题,各国应着力平衡个人、社会和自然的关系,共同找寻人类可持续性生存和发展之道,应以“人类优先”作为新兴权利保护的基本理念,以真正多边主义避免全球新兴权利治理失衡,以开放公正凝聚共识,共同为全球新兴权利保障提供方案。与会代表还对中国促进经济与社会平等、推动新兴权利保障的理念与经验表示赞赏,强调各国应在包括新兴权利在内的人权问题上加强合作与交流。

中心执行主任毛俊响教授作《新兴权利与普遍人权》主旨发言,他指出,人权不是天生的,人权观念和规范的形成与发展,必然根植于特定的历史背景、社会语境。人权观念和规范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随着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而不断丰富的。新兴权利的出现和被认可是特定历史阶段社会观念的产物。当人们对人性尊严作出新的解释和要求,新的道德诉求就会出现;而人们之所以会对人性尊严作出新的解释和要求,根本上是因为人们对人性尊严提出了更高的期待,这种更高期待的背后是更高的经济社会发展程度。

中心研究员皮特·赫尔曼教授作《当今人权——法律主体意义的再思考》主题发言,他认为,“西方”世界对人权的传统理解面临人工智能重新“定义”人类的挑战。当所有东西都可数字化时,人们有必要再次思考人到底是什么。这意味着不再去寻找普遍主义的意义及不同概念的共同点,而是以跨学科的思维认真思考AI时代人权的法律主体意义。

中心博士生曾琪也作《劳工标准工具化与国际贸易法秩序的衰变》主题发言,她认为,核心劳工权利作为基本人权受国际法律文件保护,但其正被利用为贸易制裁工具,凸显了人权与国际贸易规则的复杂关系。国际劳工标准工具化策略对以世界贸易组织为核心的多边国际贸易法秩序构成了明显的破坏,实质上削弱了现有国际贸易法框架的有效性和权威性,这不仅违背了国际贸易的公平和透明原则,也破坏了国际经济合作的基础。

中心博士生郭敏作《保护与伤害之间:社交媒体如何影响弱势群体权益》主题发言,她认为,尽管社交媒体提供了新的表达空间,但隐藏其背后的算法机制、数据商品化以及话语控制仍然导致了弱势群体权利保障的复杂化。平台通过高度复杂的算法管理活动,在为弱势群体提供发声可能的基础上,也存在着加剧信息不对称、放大群体偏见的隐形威胁。唯有深刻理解社交媒体在弱势群体权利保障中的双重作用,方能在利用其赋权功能的同时,有效规避潜藏的风险,确保实现真正意义的“科技向善”。

中心博士生毛成毅作《基于人权的气候变化诉讼的法律基础与实现路径》主题发言,他认为,基于人权的气候变化诉讼,在国际法与国内宪法双重法律框架下,拥有坚实的法律基础。此类诉讼围绕生命权、健康权、适宜生活水准的权利和发展权等核心人权展开,要求政府或企业采取有效措施应对气候变化。尽管面临气候变化的复杂性、跨国性以及科学证据收集等挑战,但通过构建完善的法律框架、加强科学证据支持、明确诉讼主体并加强协作、制定有效诉讼策略以及强化国际合作与协调,基于人权的气候变化诉讼正逐步成为推动全球气候治理、保护人类共同家园的重要法律手段。

本次会议在国内外引发广泛关注和热烈反响。新华社、新闻联播、人民日报、光明日报、CGTN、科技日报、中国日报、农民日报、中国新闻社、环球时报、European News Agency、Global Times等数十家中外媒体对会议进行了报道与跟踪解读。

近年来,中南大学人权研究中心(国家人权教育与培训基地)着力打造并壮大国际化团队,联合德国、英国、美国、土耳其、爱尔兰、葡萄牙、荷兰、意大利、加拿大、南非等10多个国家的20余名学者组建相对稳定的学术研究网络(Human Rights: Universal and Global)并定期举办会议,在欧洲出版Human Rights-Looking for the future系列丛书多本,积极推动中国人权理念与话语的对外传播。2023年,中心全职研究员皮特·赫尔曼教授荣获“中国政府友谊奖”。本次会议期间,人权研究中心团队与欧洲学术界开展广泛交流,达成了多项合作意向,扩大了学术朋友圈,进一步提升了中南大学人权研究中心在欧洲的学术声誉。

(文案:郭敏、殷晨)



 Copyright©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南大学人权研究中心版权所有  湘ICP备180164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