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俊响教授在《环球时报》发表文章:《俄乌冲突暴露西方人道主义“双标”》

作者: 时间:2022-04-08 点击数:

毛俊响:俄乌冲突暴露西方人道主义“双标”


作者:毛俊响,中南大学人权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教授

来源:环球时报,2022年4月8日


随着俄乌冲突持续,它所引发的人道主义危机也在扩大。联合国难民署警告,乌克兰局势可能酿成“本世纪欧洲最大的难民危机”。面对逃离乌克兰的汹涌如潮的难民,欧洲各国的态度和政策各不相同。联合国网站报道称,来自数十个国家的第三国公民,包括居住在乌克兰的移民工人和留学生,在试图离开受冲突影响的地区、越境进入邻国并寻求援助时,面临种族歧视待遇。其中,来自非洲、中东、南亚的人员在试图从乌克兰进入邻国时明显受到种族主义和仇外待遇,“白种人有优先离境权”的做法时有发生。

本着人道主义精神接收逃离乌克兰的难民,应该得到肯定。国际法要求以非歧视性方式保护人权,所有国家都必须尊重非歧视原则,特别是发生武装冲突时更应如此。如果以选择性、歧视性方式来接收难民,以双重标准对待不同种族、肤色、出生地的难民,就不是践行人道主义,而是玷污人道主义精神。其实,西方国家的双重标准,不仅仅体现为选择性地对待逃离乌克兰的难民,也体现在其他许多方面。实践表明,西方一些国家对乌克兰难民的态度,与它们对待也门、叙利亚、巴勒斯坦等国难民的态度截然不同。无怪乎,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记者阿尔瓦·德蒙发出感叹:“我们痛苦地看着难民被选择性地欢迎,战犯被选择性地惩罚。有偏见的不仅仅是西方媒体,而是西方世界。”

国际社会对逃离乌克兰的非白人面临的种族主义威胁与仇外待遇表示严重关切和强烈谴责。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3月初对许多关于不同种族的人在试图离开乌克兰以及在邻国寻求庇护时遭受种族主义、骚扰和歧视的报告感到震惊。国际移民组织总干事安东尼奥·维托里诺发表声明,对有关试图逃离乌克兰冲突的第三国国民遭受歧视、暴力和仇外心理的报道感到震惊,呼吁各国调查这一问题并立即加以解决。联合国难民事务高级专员菲利普·格兰迪也在3月初发表声明,谴责任何歧视和种族主义行为,强调所有人必须得到保护。联合国当代形式种族主义问题特别报告员滕达伊·阿丘梅表示,包括欧盟及其成员国在内的政府官员、人道主义机构和其他行为者必须采取紧急行动,确保所有在试图逃离乌克兰时面临种族和民族歧视待遇的个人和团体得到保护。

欧美一些国家及其主流媒体以双重标准对待逃离乌克兰的难民,明显体现出种族主义与地缘政治考虑。一方面,它们在评估是否接收来自乌克兰的难民时,是基于肤色、语言、宗教、出生地等因素,而非基于受害者身份。如果稍加留意西方一些政客和媒体不经意间流露出来的动机,就可明白,相对于来自中东的难民而言,乌克兰难民为什么更容易得到西方国家的认同。

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新闻记者查理·达加塔在谈及乌克兰难民时说:“乌克兰是一个文明的欧洲国家,而不像伊拉克和叙利亚”。美国国际开发署署长萨曼莎·鲍尔说:“他们(乌克兰难民)看起来跟我们一样,这让我们感到震惊,因为战争不再只是针对贫穷而遥远的人民。”英国政客丹尼尔·汉南在英国《每日电讯报》发表专栏文章,认为乌克兰危机表明战争不再是“贫困和偏远地区人口”面临的问题。他还说,乌克兰人“看起来很像我们”。对此,总部设于意大利的移民政策中心主任安德鲁·戈德斯指出,波兰、匈牙利、斯洛伐克、捷克等东欧国家大多都拒绝叙利亚难民,却站在前线欢迎乌克兰人。可见,欧洲国家更愿意将白皮肤的乌克兰难民内部化,却不太愿意为来自非洲和中东的人提供保护。

另一方面,乌克兰是北约东扩的重要目标,是西方用来与俄罗斯开展地缘政治较量的一枚棋子。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乌克兰在欧洲地缘政治中的作用,如同以色列在中东的作用。在西方媒体的语境中,抵抗俄罗斯的乌克兰人是“英雄”,而抵抗以色列军队的巴勒斯坦人则是“恐怖分子”。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对处于战争与武装冲突、自然灾害以及其他危难之中的难民施以人道主义援助,是一种基本的人类良知。人道主义之所以被认为是良善,是因为它倡导人与人之间的互助、互爱,对身处危难之中的群体施以援手以捍卫人性尊严;人道主义之所以被认为是大善,是因为它提倡“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对所有人无歧视地施以仁爱之举,以非歧视性和文化上适当的方式向所有受冲突影响的人民提供保护和援助。人道主义蕴含着最朴素的人权理念,那就是以人道主义方式平等对待来自不同背景的难民应该成为一种规则,而不是基于肤色、种族、国籍或宗教信仰的例外,更不应该是基于地缘政治考虑的选择性正义。

基于种族、族裔、国籍或移民等身份而选择性地给予人道主义援助是不可接受的,它与人道主义精神格格不入。所以,西方国家以带有偏见和符合其自身利益的选择性方式开展人道主义援助时,不仅会削弱人道主义精神所蕴含的善良与力量,还会让世人更加认清西方国家对待人道主义和人权的“双标”与伪善。

 Copyright©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南大学人权研究中心版权所有  湘ICP备180164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