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8日,由中国人权发展基金会、中南大学、武汉大学主办,由中南大学人权研究中心、国家高端智库武汉大学国际法研究所、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学跨文化人权研究中心承办的“跨文化视角下的国际人权机制”国际研讨会在长沙举行。来自中国人权发展基金会、北京大学、武汉大学、中南大学、中国社科院、南开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吉林大学、西南政法大学、广州大学、华东理工大学、昆明理工大学、福州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云南大学、浙江理工大学、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湘潭大学等国内近二十所高校,以及来自荷兰、英国、南非、肯尼亚、津巴布韦、纳米比亚、卡塔尔、喀麦隆、布隆迪、乌干达、坦桑尼亚等十余个国家的七十余名国际人权领域的专家和青年学者共聚一堂,围绕“国际人权机制与全球人权治理”、“全球人权治理中的若干重要问题”以及“跨文化背景下的人权”等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万鄂湘发来贺信,对研讨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中国人权发展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门立军,国家高端智库武汉大学国际法研究所副所长冯洁菡,荷兰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学跨文化人权研究中心主任、乌得勒支大学教授汤姆·兹瓦特,中南大学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伍海泉先后致辞。会议开幕式由中南大学人权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法学院副院长毛俊响教授主持。
万鄂湘副委员长在贺信中表示,中国坚持把人权的普遍性原理与具体国情相结合,奉行以人民为中心的人权理念,始终把生存权、发展权作为首要的基本人权,协调增进全体人民的各项权利,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成功地走出了一条符合国情的人权发展道路,丰富了人类文明多样性。中国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国际人权治理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以实际行动推动国际人权治理朝着更加公正合理方向发展。本次国际研讨会积极关注国际人权机制改革与建设,立足跨文化视角,倡导发展中国家的积极作为,对于推动构建公正合理包容的国际人权治理体系,促进国际人权事业的健康发展,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
中南大学法学院党委书记王新平代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万鄂湘贺信)
中国人权发展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门立军在致辞中介绍了中国人权发展基金会服务于中国及国际人权发展事业发展进程的活动。他强调,人人得享人权,是全人类的共同追求,也是中国政府和人民不懈奋斗的目标。习近平主席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倡议共商共建“一带一路”,有助于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完善国际人权治理。他还指出,文明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文明交流互鉴是增进各国人民友谊的桥梁、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表示期待与大家密切联系沟通,合作开展人权学术活动,为促进文明交流互鉴、推动人权事业发展献计献策。
(
中国人权发展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门立军致辞)
国家高端智库武汉大学国际法研究所副所长冯洁菡在致辞中介绍了武汉大学国际法研究所在人权理论创新、社会服务、公共外交等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她表示,中国作为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世界对中国的关注,从未像今天这样广泛;中国对世界的影响,也从未像今天这样深远。在全球化的进程中,不同文化的交流、碰撞、融合不断加强,只有处理好不同文化之间的特质和差异,国际人权机制作为国际社会治理的重要平台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
国家高端智库武汉大学国际法研究所副所长冯洁菡致辞)
荷兰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学跨文化人权研究中心主任汤姆·兹瓦特在致辞中介绍了开展系列跨文化人权研讨会的情况。他强调,跨文化人权网络成员之间的合作基于平等和相互尊重,这也是习近平主席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核心要素。这一理念呼吁各国不要追求狭隘的自我利益,而要追求双赢合作。他还表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也强调必须平衡国际体系,这意味着南方国家应在国际机构中得到更好地代表。该理念也呼吁在国际系统内要基于共识和同意而非冲突和对抗进行合作,要说服其他国家认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价值,就必须使该理念在国家社会中得到广泛传播。
(
荷兰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学跨文化人权研究中心主任、乌得勒支大学教授汤姆·兹瓦特致辞)
中南大学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伍海泉在致辞中对世界各地参会代表的到来表示欢迎,并介绍了中南大学人权研究中心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引领,致力于人权理论研究、教育和外宣工作的情况。他表示,来自世界近十个国家的60多名代表,从跨文化的角度来探讨国际人权机制的改革与建设,对于推进构建公正合理的国际人权治理体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中南大学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伍海泉致辞)
研讨会第一个议题“国际人权机制与全球人权治理”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法研究所副所长柳华文研究员主持。南开大学人权研究中心常健教授,中南大学人权研究中心贺必德教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尹生教授,华东理工大学人权与法治中心郭曰君教授,中国政法大学人权研究院孙萌副教授,昆明理工大学人权研究中心黎尔平教授,福州大学李春林教授,南非大学比勒陀利亚大学博士研究员霍萨梅尔丹·默罕默德,国家高端智库武汉大学国际法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彭芩萱博士,日内瓦研究生院瓦特尔·曼德拉分别作主题发言。
研讨会第二个议题“全球人权治理中的若干重要问题”由昆明理工大学人权研究中心黎尔平教授主持。北京大学罗艳华教授,卢森堡大学博士研究员欧维所,阿姆斯特丹大学商学院李彼德教授,云南大学刘婷婷副教授,浙江理工大学李子瑾博士,河南财经政法大学王宏鑫博士,西南政法大学硕士研究生王瑢,武汉大学硕士研究生沈晓茹,武汉大学博士研究生马克尔·阿达内分别作主题发言。
研讨会第三个议题“跨文化背景下的人权”由中南大学人权研究中心副主任、法学院杨开湘教授主持。中国社科院国际法所研究员赵建文,荷兰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学跨文化人权研究中心主任、乌得勒支大学汤姆·兹瓦特教授,西印度大学蕾蒙娜·比荷拉尔教授及谢尔盖·坎加教授,荷兰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学跨文化人权研究中心研究员奥古斯丁·洪圭,吉林大学博士研究生魏晓旭,荷兰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学跨文化人权研究中心初级研究员伊尔迪科·金切,南非大学博士研究生莫埃莱瓦尔·马沙拉,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学宗教与神学、信仰与实践学院威廉·詹斯教授,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学人权研究中心博士后研究员乔聪睿,鹿特丹伊斯兰应用科技大学副校长及伊斯兰教执行委员会成员格里勒·戈克丘伊,南非比勒陀利亚大学杰拉德·坎加分别作主题发言。
中南大学人权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法学院副院长毛俊响教授主持研讨会闭幕式。毛俊响教授在总结致辞中认为,从议题广泛性、与会人员广泛性来看,本次会议确实体现了跨文化视角。他从人权文化多样性、国际人权机制内在的跨文化性两个角度对本次会议主题进行了解读,呼吁提升国际人权机制中发展中国家的代表性、话语权,强调要从跨文化视角来看待和完善国际人权机制的工作。
(全体参会代表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