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记历史 维护和平 保障人权——第三届人权文博国际研讨会侧记

作者: 时间:2017-11-30 点击数:

    11月28日至29日,距离世界人权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仅十多天,南京钟山宾馆黄埔厅,70年前审判侵华日军战犯的军事法庭所在地,第三届人权文博国际研讨会召开,来自18个国家的近百名反法西斯战争文博场馆负责人及人权、和平学方面的专家学者,以“历史·和平·人权”为主题进行研讨,深化历史认知,弘扬和平信念,促进人权发展。

  历史、和平、人权密不可分

  “在人民的共同记忆中,灾难与伤痛比享乐或是光荣更重要,也更有价值。”法国思想家赫南的真知灼见,曾在多少人心中激起共鸣。

  中国人权发展基金会副理事长、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副主任王国庆指出,二战对于国际社会形成维护世界和平、尊重基本人权的共识,具有极为深刻的影响。博物馆具备保存文化遗产、保护文化多样性、促进跨文化交流等多重功能,蕴含着尊重和保障人权的丰富内涵。二战结束以来,各国建立大量反法西斯战争类博物馆、纪念馆,记录维护史实、开展和平人权教育。为了发挥这些文博场馆在促进人权事业中的独特作用,2009年、2014年,两届人权文博国际研讨会先后在中国召开。

  国际博物馆协会副主席、中国博物馆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安来顺介绍,中国现有近百座以反法西斯战争为主题的博物馆、纪念馆,它们保存、研究、展示、传播各国各民族尚未完全褪去的历史记忆,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过去、启迪今天和展望未来。一大批文博人与二战历史及和平学方面的专家学者,成为促进人权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去年底,联合国代表大会通过《和平权利宣言》,强调“人人有权享有和平,从而使所有人权得到促进和保护”。人们深知,唯有铭记历史,吸取历史教训,方能维护和平环境,进一步提高人权保障水平,夯实人权发展基石。第三届人权文博国际研讨会与会者在牢记历史教训、维护世界和平、尊重保障人权等方面的深入交流,再次表明历史、和平、人权,从来就是密不可分的。

  保存历史记忆,就是维护和平

  伴随与会者的讲述,幻灯一片片翻过,惨痛的历史一幕幕从时光的尘埃中浮现。

  “我们不断打捞,打捞着历史真相,打捞着历史认知的良心。”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馆长、南京大屠杀史与国际和平研究院执行院长张建军说,“全世界文博人,都要为历史的普及,为建立记忆共同体,为人类永久的和平而努力。”

  作为了解历史、凝聚情感的空间,以和平为主题的文博场馆,近年来积极举办史实展览、策划和平教育活动、加强学术研究和交流。

  2015年,由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与俄罗斯卫国战争纪念馆牵头,11个国家的35家知名二战博物馆,成立国际二战博物馆协会。如今,协会已吸纳15个国家的48家知名二战博物馆。去年7月,协会组织代表团参加国际博物馆协会米兰大会,10月在莫斯科举办二战抗日战场国际展览群,履行从事和平人权教育的责任使命。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白俄罗斯卫国战争纪念馆推出专题图片展览,纪念白俄罗斯与中国在战火中结下的兄弟情谊,展示两国人民携手反抗日本侵略者的历史。研讨会上,该馆副馆长安娜·瓦西里耶夫娜·加林娜回忆起“馆史上光辉的一页”——馆内30个大类、近15万件藏品中,不少是工作人员在战争中冒着生命危险收集的。

  “过去几个月,我还在罗马和米兰的一些学校教历史课,教孩子们从文献中发现历史、认识历史。”意大利米兰人民烈士纪念协会会长斯戴梵诺·蒂·马尔逖诺发言,“在南京参加研讨会的所有机构,都有责任守护民族的历史记忆。”

  加强国际交流,构建命运共同体

  南京,是殉难之城,又是和平之城。去年,重点智库——南京大屠杀史与国际和平研究院成立;今年,南京大学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权的和平学教席;今年,南京成为全国首座、全球第169座“国际和平城市”。

  “‘一带一路’就是和平之路,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和平相处。”南京大学和平学研究中心主任刘成提出,对历史最好的记忆是创建和平,“国际和平城市”要积极开展和平教育、和平研究,包括在博物馆、图书馆等公共场所举办和平主题活动。

  国际交流,是一条重要的“和平通道”。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已与美国、俄罗斯、波兰、法国、日本等国的十多个博物馆建立国际友好馆关系,与十多个国家的相关机构进行和平交流。

  参会者一致认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一些刻意遗忘和美化侵略历史的言行,给世界和平、人权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不确定性。为此,研讨会发布《南京共识》,呼吁全世界的同行、二战历史及和平学专家学者、爱好和平的个人,以史为鉴,共同致力于人权理念的教育、和平文化的弘扬,构建一个人人得享和平、发展与尊严的美好家

 Copyright©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南大学人权研究中心版权所有  湘ICP备180164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