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联合国人权高专办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处处长
普拉迪普·瓦格勒
(2025年10月18日 中国长沙)
尊敬的各位专家学者,很荣幸与诸位相聚于此。结合当前形势,本次对话可谓恰逢其时。当今世界正面临冲突频发、地缘政治局势紧张、不平等差距扩大、气候危机加剧以及技术监管缺失等多重挑战。我们齐聚于此,正是出于大家对人类共同未来的深切关切。今年是联合国成立80周年,长期以来,联合国始终是国际舞台上的核心力量。在此,我愿从人权视角出发,就未来之所需提出几点思考。
本次纪念活动为我们审视初心、反思成效与展望未来提供了契机。联合国走过的八十年风雨历程,是一条时而充满希望、硕果累累,时而挑战重重的道路。作为世界各国在漫长岁月中共同缔造的最重要的合作成果之一,联合国承载着宏大而深远的目标:从维护和平、促进繁荣、推动发展,到保障人权、增进各国友好关系。
这些目标均被写入《联合国宪章》,为联合国的使命与愿景奠定了基础、构建了框架。至关重要的是,《联合国宪章》明确将联合国的宗旨之一界定为“构成一协调各国行动之中心,以达成上述共同目的”。近来历史表明,成员国亟需一个专属平台与民主空间,用以就共同关切议题开展建设性对话、制定自愿性准则、表达对特定局势或议题的担忧、化解危机、凝聚共识,并平衡各方利益,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这既是我们对联合国寄予成功期望的前提,也是其承诺所在,这便是联合国的首要成就。
事实证明,《联合国宪章》为后续的规范变革奠定了坚实基础。首先,它确立了多项核心原则:欲免后世再遭今代人类两度身历惨不堪言之战祸,重申基本人权,人格尊严与价值,以及男女与大小各国平等权利之信念,创造适当环境,俾克维持正义,尊重由条约与国际法其他渊源而起之义务,久而弗懈,促成大自由中之社会进步及较善之民生。这一框架为规范体系的发展铺平了道路,不仅在联合国内部,也在各区域组织中,为人权标准赋予了具体内涵与实际意义。
《世界人权宣言》全面列举了人人应享有的各项权利,正如其序言所述,“人类家庭所有成员的固有尊严及其平等的和不移的权利的承认,乃是世界自由、正义与和平的基础”。严格而言,《世界人权宣言》属于声明性文书,并非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条约。然而,关于其法律地位的争议仅在于:其中哪些内容(若存在的话)尚未转化为具有约束力的习惯国际法。作为全球翻译语种最多的文书,《世界人权宣言》已有500余种译本,迄今仍激励着每一位从事人权工作的人士,并为他们的行动提供着指引。
继《世界人权宣言》之后,联合国大会于1966年通过了《公民及政治权利国际公约》与《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国际公约》。这两项文书深刻影响了国际人权法的发展,地位举足轻重,至今仍与《世界人权宣言》共同被称为“国际人权宪章”。
此后,人权领域的发展成果更为丰硕。如今,全球已建立起一套涵盖多元议题、保障特定群体权益的人权条约体系,其中包括《消除一切形式种族歧视国际公约》《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歧视公约》《儿童权利公约》《保护所有移徙工人及其家庭成员权利国际公约》《残疾人权利公约》等重要文书。目前,联合国成员国仍在持续就发展权、老年人权利、工商业与人权等领域的条约制定进行积极磋商。
在劳工权利与社会保障领域,国际劳工组织主导制定了一系列劳工标准,为保护劳动者及其家庭权益发挥了关键作用。与此同时,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其他国际组织也致力于在健康权、受教育权及参与文化生活权利等领域制定强有力的人权规范。
各区域人权保障体系既从联合国体系中汲取灵感,也在一定程度上为联合国体系提供了启发。美洲、欧洲和非洲的区域人权保障体系始终遵循国际公认标准,在许多情况下将这些标准与本区域实际相结合,确保其在司法实践中得以落实,持续塑造着全球人权事业的发展进程。
鉴于人权工作在联合国事务中的重要作用,联合国大会于1993年12月决定设立人权事务高级专员一职,负责确保所有人切实享有各项公民、文化、经济、政治和社会权利,并促进和保障发展权的实现。人权事务高级专员的职责广泛且灵活,使其能够在全球、区域和国家多个层面,围绕多领域议题,与各利益攸关方,持续开展各类合作与行动。
尊敬的各位代表、女士们、先生们,
规范体系不可或缺,但若无实际落地执行,便将失去意义。正因如此,我想有必要说明人权事务高级专员办事处是如何履行这一使命的。例如,人权高专办通过提供咨询服务、技术支持、开展监测、撰写报告、进行调查,以及推动人权规范转化为法律、政策与实践等方式开展工作。人权事务高级专员在指出关切领域、呼吁尊重人权、凝聚全球促进与保护人权共识方面的权威声音,已成为人权高专办工作“工具箱”中不可或缺的核心工具。
从刚果民主共和国到加沙、海地、苏丹等地,我们对各类严重侵犯人权的行为发出了警报。我们支持各国政府、国家人权机构、私营部门、区域组织及更广泛的联合国系统,将人权融入其工作之中。我们为酷刑及当代形式奴隶制受害者提供支持。同时,通过记录全球范围内侵犯人权的行为,本办事处已成为经核实的分类数据的重要权威来源。
在区域层面,以斯里兰卡为例,我们的工作包括支持该国政府与受害者,助力全国和解进程。人权高专办柬埔寨办事处为国家机构提供基于人权的专业指导,为政府、民间组织与利益攸关方开展培训,并与联合国国家工作队及其他合作伙伴紧密合作,将人权原则纳入有利于促进可持续和平与包容性发展的各项举措中。该办事处还持续协助柬埔寨政府履行其国际人权义务。
在日内瓦总部,人权高专办正协同努力,推动对各项权利予以平等尊重。长期以来,经济社会文化权利一直处于边缘化地位,如今我们正致力于从国家和地方层面提高相关义务主体对这些权利义务的认识。我们与各城市、民间组织、各国政府、学术界、人权工作者及基层组织开展合作,支持这些权利的落实。在此过程中,本办事处助力推动预算流程民主化,将其视为根据人权承诺进行资源投入的必要举措之一。本办事处的工作范围广泛,涵盖食物权、住房权、土地与财产权、健康权、社会保障权以及工作权等多个领域,并在这些议题上与实地机构、各国利益攸关方以及全球和区域层面的利益攸关方开展协作。
多年来,人权生态系统不断发展壮大,依核心人权公约设立的人权条约机构为人权规范与标准提供权威解读,并就权利内涵提供指导。与此同时,人权理事会及其特别程序等其他机制,显著增强了联合国的人权监测与应对能力。
总体而言,人权事业总体上得到了联合国成员国的普遍支持与认可,但当前仍面临来自政治、意识形态及资金方面的阻力。
本次研讨会召开之际,联合国正遭遇有史以来最为严峻的财政危机之一。预算削减已波及数十个专门机构及全球范围内的联合国维和行动,联合国大家庭深切感受到人力与财力资源的流失。本办事处正致力于将这一严重挫折转化为改革契机。尽管一年后的局势仍难以预测,但秘书长已启动联合国80周年改革举措,以确保联合国能够保持强大活力。
当前,人权理念在实际生活中的地位与价值正受到日益增多的怀疑,人权规范的普遍性也面临民众的抵触情绪。这为人权的实际落实带来巨大困难,也加剧了现有挑战,即如何以切实可行的方式将法律规范与标准转化为政策与实践。作为人权倡导者,本办事处的工作不仅包括传播与应用规范,还在于使人权理念变得通俗易懂。在这一过程中,沟通至关重要,证据也同样关键。我们需持续证明,所谓的基于人权的方法是可行的,且能为民众及利益攸关方带来切实成效。
多边体系正承受巨大压力:有人认为多边体系存在优待现象,也有人质疑其不平等、不公平。在讨论国际金融架构与债务问题的关联时,这一现象尤为明显。对大多数中低收入国家而言,偿债利息的增长速度超过了在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领域的支出增速,这严重影响了健康权与受教育权的实现,并对人权与繁荣产生跨代际的连锁影响。在非洲,偿债利息支出已高于教育或医疗支出;在亚洲,中低收入国家投入偿债利息的资金同样超过医疗领域预算;在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情况亦相似,中低收入国家将更多资金用于支付利息,而非投入公共服务建设。
全球南方国家长期强调,联合国成立于特定时代,是为应对特定事件而设。80年后的今天,这些国家质疑:当前成员国之间的权力分配是否公平?或者对于当下截然不同的时代挑战,这种权力分配是否仍具有现实意义?正如乐施会(Oxfam)报告所示,尽管七国集团人口不足全球总人口的10%,但其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中仍持有41%的投票权,且这两大机构的领导人仍由美欧国家决定。同样,尽管欧洲及其他全球北方国家人口仅占全球总人口的17%,却占据了联合国安理会47%的席位。
我们生活的世界,极度贫困与极度富裕并存。国家内部及国家之间的不平等现象持续存在,且近年来不幸呈加剧之势,这一点在新冠疫情后表现得尤为明显。富裕国家能够为其民众提供各类社会保护,从而更快、更好地实现复苏;而较贫穷国家则受债务负担等固有问题的严重制约,难以应对这场前所未有的危机。目前,全球最富有的1%的人,掌控着全球43%金融资产。全球40%的种子市场被两家公司垄断。北美地区民众的平均收入是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民众的16倍。此外,女性和女童每天要承担125亿小时的无偿照护工作,这一重要贡献每年为全球经济至少增加10.8万亿美元价值,是整个科技行业价值的三倍以上。
社会正义在我们的社会中仍遥不可及。数百万因不够富有或缺乏影响力而被剥夺权利的民众处境艰难,而财富向少数人高度集中的现象还在不断侵蚀、破坏甚至扭曲民主制度的运作。少数人因此获得了过大的权力,得以影响法律与公共政策的制定,加剧歧视与其他形式的不公,并掌握了本不应由任何个人或群体拥有的权力。大型企业中亿万富豪阶层的崛起,正是当今时代财富极端不平等及背后经济不公的鲜明标志。尤为值得注意的是,这一阶层包括活跃在科技及其他领域的人士,他们拥有塑造所有人生活的非凡能力,而我们几乎无法脱离其影响。
面对人工智能的兴起及其他技术的进步,以及随之而来的人权风险,我们必须重新掌握主动权,为维护人权的至高地位而努力。这要求我们正如人权高专办长期以来所做的那样,认真思考如何实现对公民及政治权利与经济社会文化权利的平等重视。长期以来,经济社会文化权利持续处于历史边缘化地位,这严重阻碍其实现进程,要么是因为这些权利未被置于与其他权利同等重要的地位,要么是因为人们对其认知不足,导致未能投入足够努力使其具备充分的可执行性。
人权高专办推动人权经济的工作是一个具有巨大潜力的新兴领域,有望为上述工作提供有力支撑。人权经济的核心理念是:经济应服务于人与地球,应成为实现人权、促进社会正义与福祉的载体。这一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权高专办推动制定超越国内生产总值(GDP)的经济发展衡量标准,这也是联合国大会去年9月通过的《未来契约》中的一项关键承诺。具体而言,在GDP问题上,我们倡导制定与人人享有人权相关联且能促进人权实现的增长指标,并推动经济体系进行根本性改革,使其以人权为基础并与人权目标保持一致。解决不平等问题,应是此类改革的优先事项之一。《未来契约》本身是一项内容广泛的国际协议,它表明成员国依然高度重视多边主义,将其视为凝聚共识的重要途径。
那么,在当前艰难时期,我们对联合国抱有哪些期望?
我希望大家能认同这样一个观点:我们迫切希望看到一个目标明确、灵活并且得到高效运作的多边体系支持的联合国,这需要对联合国人权工作重新承诺和投入。考虑到人权、发展与和平安全之间密不可分的联系,这一点显得尤为关键。我们每个人都拥有人权。在努力实现《世界人权宣言》及其他人权文书所描绘的愿景过程中,我们的目标是让所有年龄、不同社会经济背景和教育背景的人,都能在免于恐惧、不受歧视且平等的基础上主张自己的权利。
人权应落实到每个人的日常生活中,无论其身处何地,我们应尽最大努力实现这一目标。
谢谢大家!